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健康之家 > 健康资讯 正文
关键词:
 

中国医学中的几例心理疗法

http://www.enorth.com.cn  2002-01-22 08:42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其中心理疗法可谓千奇百怪,举不胜数,这里摘录几篇,以食读者。

  “以情胜情”得安康

  相传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傅山的药引子──煮不软的石头”。说的是:李小牛入赘到粉莲家,小俩口日子过得不错,堪称恩爱夫妻。一天李小牛因入赘受人奚落,回家跟自己媳妇发泄了几句。粉莲越想越伤心,抽泣了一夜后就病倒床上,有气无力,饮食不进,竟一卧不起。

  这下急坏了丈夫,听人指点,李小牛起早赶路,向清代著名妇科医师傅青主求治。傅青主问清病情后笑道:“这个病,不见病人也能治,只是眼下药不齐,不过你可先把药引子准备好。你回家的路上,有条石沟,你走到石沟中间,然后往右走七步,那里有一个鸡蛋大的黑石头,你把石蛋拣回去,先武火后文火煎熬,随时添加水,不能停火,也不能离人,直到石头煮软了,就来我这里取药。”

  李小牛按照傅先生的嘱咐,果然找到了黑石蛋,心里真是欢喜若狂:“人说傅先生通神,果然名不虚传。”他回家便日夜煮个不停,眼睛熬得通红,却也毫无倦意。粉莲见比情景,心中十分感激,不禁转恨为爱。她心疼丈夫,主动下床代小牛煮石蛋,并让小牛去问问傅先生“多久才能将石头煮软”。

  傅青主听完,笑着对李小牛说:“你回去吧,她的病已经好了。”李小牛迷惑不解,傅先生解释说:“你媳妇的病在一个‘气’字上,由于你为她的病尽心尽力,气由你身上起也由你身上消了。”这正是:“看以荒唐不荒唐,其中自有秘密藏。石头虽然煮不软,以情胜情得安康。”

  “以怒胜思”治顽疾

  公元前280年,齐闵王患了忧虑病,整日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常无故叹气。经许多名医治疗,不见好转。齐王听说宋国有一位名医叫文挚,医术高明,就派人前往宋国请文挚医治。文挚到后,详细询问和诊查了齐王的病情后退下。太子问:“父王的病有治好的希望吗?”文挚回答:“齐王的病我是能治好的。但是,齐王的病治好后,必然要杀死我文挚的。”太子吃惊地问:“这是什么缘故?”文挚说:“齐王的病必须用激怒的方法治疗,否则是无法治好的。我如果激怒了齐王,我的性命也难保了。”太子急得不得了,向文挚叩头恳求着说:“如果先生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亲拼死也要保住你。父王平时最听我和母亲的话,先生不必顾虑,放心的治吧。”“那就好,我就把这条命送给齐王了。”文挚便答应了太子。

  文挚与太子约好看病时间,第一次文挚未去;又约定第二次,文挚也失约;连续失约三次,齐王非常恼怒,痛哭不上。有一天文挚终于来了,连礼也不行就走到病床前,不将鞋脱下就上床,还踩着齐王的衣服问病,气得齐王咬牙切齿,不答理文挚。文挚“得寸进尺”,且粗话激怒齐王,齐王再也按耐不住了,从病床上翻身起来大骂不休。此后齐王的忧虑症就痊愈了。齐王病愈后怒气未消,派人捉来文挚,准备把他放在烹杀犯人锅中,活活煮死。太子和王后得了消息,急忙赶来解释,请求齐王宽赦,齐王不听,还是叫卫土将文挚投入锅中,活活煮死。

  这一范例在我国心理治疗史中谱写了第一个以身殉医的悲壮曲。

  青龙桥有位姓王的儒生,得了一种怪病,喜欢独居暗室,不能接受灯光,更不能见阳光,偶尔走出暗室,病情更加严重,遍寻名医,屡治无效。

  一天,名医李建昂经过青龙桥,家人忙请李医生前来替病人诊治。

  李医生诊毕,并不给病人处方开药,却向家人索取这位王儒生过去所作的文章,接过文章就朗读起来,故意读错,而且读的声音很高,有意让王儒生听见。王儒生在暗室内听有人乱读他的文章,大声斥责:“读者何人?”李医生读的声音更高。王儒生气愤至极,忘记了畏明的怪习惯,从暗室中跑出来,接过文章,就灯而坐,用手指着文章的字句,质问李建昂医生:“你不解句读,为何在此高声嘶闹?”王儒生经过这一激怒,郁闷得泄,怪病痊愈。

  范进中举是一个烩炙人口的心理治疗的故事。它出于清代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书呆子范进,寒窗苦读,一直没考取功名,直到54岁,侥幸中举,高兴得发了疯。

  中医认为范进的发疯是因为“过喜伤心,痰湿上涌,痰迷心窍,而成疯狂所致”。范进中举发疯以后,他的老丈人(杀猪匠)胡屠户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只打得范进昏倒在地,吓了一大跳。范进平时就惧怕老丈夫胡屠户,这一打清醒了,有利于除痰开窍。范进的病也就从此而愈了。范进中举虽然是小故事,但体现了中医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即“用恐惧制止过分欢喜”的道理。

  用激发病人怒气作为治疗手段,取得疗效,是中医情志治病“怒胜思”的典型范例。

  “诈病行诈”医怪病

  明朝名医张景岳与几位朋友外出旅游,住在榆关客寓中。一天,有人请他去看一位患“急症”的妇女。只见这位妇女口吐白沫,僵卧在地上。用手触诊,口鼻皆泠,气息如绝,而脉象和缓,与“病情”不相适应。

  根据脉象,不属病态。张景岳思索片刻,判断为诈病。诈病就要诈医,张景岳在病人身边大声说:“这个人的病很严重,也很危险,要用火攻。要用大壮艾绒灸眉心、人中和小腹等处,否则性命难保。我的住处有艾绒,可速去取来。”张景岳医师接着又说:“且慢,我随身带有丸药,病人如能咽下,咽后有声息,就不必用火攻;如果口不能咽,或咽后无反应,就要用艾绒火攻。”那位患病的妇女听了张景岳医师的话,生怕艾灸烧体,药到口边立即咽下,随之声出体动。原来这位妇女是装病。

  清代名医范文甫,人称医林怪杰,不但治病有方,而且治假病更有诀窍。戴某之妻,平素心胸狭窄,常因一些琐碎小事生闷气,且记仇心甚强。一日,戴某匆匆忙忙的来到范医生寓所,称其妻突然患重病,卧床不起,不食不语,要求速去急救。范医生立即随病家前往,经过望形色、查病情、切脉象、观舌苔等细心诊断,一切正常。根据病妇的性格特点,范医生确诊她是装病。走到戴妻床前,故作惊骇之状说:“你病情很危重,重得连药物都快无法医治的程度,现在配方取药已来不及了。必须速取粪缸中的陈汁,煎上一大碗灌服,事不宜迟,迟则难以挽救。”说完扬长而去。回到寓所,范医生笑着对他的学生说:“今日出诊,看到一位装病的妇人,给她开了一剂灵丹妙药,我走后她一定会立即起床大骂,今后她再也不会装病了。”次日,果闻戴某的妻子在医生离开后便从床上跳起,破口大骂而愈。范医生对学生说:“诊脉须细心体验,处方要周密考虑,不可胆小,也不可大意,勿因重病而退缩,这样才能治好病人。”

  “怡悦治病”显奇效

  张子和是心理疗法的一代大师,在病人中亨有崇高威望,治好了不少疑难怪病。当时项关令之妻,得了一种怪病,肚中饥饿,但不吃饮食,整天大喊大叫,发怒骂人,吃了很多药,始终不见效。

  后来求治于名医张子和,张医生诊断后,认为这种怪病,用药物治疗难以奏效。于是,他叫项关令找来两名妇女,涂脂抹粉,装扮成戏子(演戏的人),妞妮作态,做出很多滑稽动作,病人看后大为怡悦,不住地发笑。病人一高兴,病就减轻了。次日依旧如此。张子和又叫两名食欲旺盛的妇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边吃边说:“真好吃,味道真鲜美呀!”病人不自觉地问道:“真的那么好吃吗?让我也尝一点。”于是病人也跟着吃起来。就这样,病人怒气渐消,饮食渐增,滴药未进而怪病痊愈。这一例子说明中医的心理治疗不仅颇有风趣,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我国古代名医,就有利用人类顾羞的本能治疗一些怪病,效果很好。《古代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记载了两则顾羞治病的故事,读之颇有趣味。

  一、有一位女子,因打呵欠,手上举后再不能放下,吃药无效。明代医家愈用古利用女子害羞本能,采用计谋权诈的心理疗法,假装要解这位女子的裙带为她作针灸治疗,病人于是一惊,不自觉地忙用手遮掩身体,急而生变,手便放下。

  二、明代名医张凯,善于治疗疑难怪病,方法灵活。有一女子打呵欠,两臂上举也放不下来,面对这种怪病,医生们一筹莫展。名医张凯分两个步骤为其治疗:第一步,先叫女患者的母亲在内室脱去女儿的衣服;第二步,扬言医生要进屋,女子顾羞,马上用手遮护自己下身,双手复原,举动灵活了。

  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已经70多岁了,膝下无子无女,一时间惆怅之情油然而生,慢慢地食不香、睡不好,渐渐忧虑成病。当地知情的医生知道心病难治,不知情的医生认为年逾古稀,断难康复。沈老医生的病日渐加重。名医张仲景知道后,赶到沈老医生家来,详察病情后,沉思许久,提笔书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蒸熟揉成蛋大团子,外涂朱砂,一顿食用。”沈槐看了方子,觉得非常可笑。他吩咐家人照法将5斤面团子做好,挂在房檐下,逢人就指着房檐下那些面团子,得意地把张仲景奚落一番:“你们看,这就是大名医张仲景开给我吃的五谷杂粮面团,这五斤要一顿吃完!这真是笑话、滑稽、荒唐!哈哈,哈哈哈......”过了些日子,张仲景又来看望沈槐,见到老先生眉舒目展,又恢复了往日慈祥的容颜,内心高兴地说:“恭贺老先生病祛体康,学生斗胆,班门弄斧了。”沈老医生恍然大悟,真是又佩服,又惭愧。原来张仲景是故意开个荒唐处方,让沈老医生见笑,忘却无子之忧,取舒肝理气之效。

  清代有一个八府巡按,患了精神抑郁症,成天闷闷不乐,终日愁眉苦脸,请了很多名医诊治,吃了不少的药,而病情始终没有好转。有一天,一个无名老中医路经此地,家人请他为八府巡按治病,这位老中医进入官府,按脉良久,沉吟不语,好一会才恍然大悟的对病人说:“噢,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嘛!”这位八府巡按一听,禁不住捧腹大笑。并且一边笑一边说:“我堂堂男子汉,身为八府巡按,怎么会得月经不调症呢!以后,每当提及此事,这位八府巡按总是大笑不止,就在这一次一次的开怀大笑中,他的病不药而愈。

  “巧设妙计”医奇症

  曾经有一位病人突然声音变哑,不能说话,自从得了这种怪病之后,经过很多医生治疗,吃了很多药,均不见效,始终不能说话。两个月过去了,病情毫无好转。一家人都为他着急、焦虑。

  据人介绍有一位无名老中医能治此病。全家欣喜若狂,赶忙请到家来。这位老中医声称:自有妙法治好此病,但必须把门窗紧闭,挂上几层厚布帘子,把室内变得暗暗的。家人按照老中医的要求布置好了。老中医郑重其事地对病人说,只要你听我的话,此刻就可以说话。病人点头表示同意。老中医带领病人在室内来回走动,叫病人时刻注意自己的咽喉,走一步咽一口唾液。走动几圈之后,老中医突然问病人:“能说话了吗?”病人也高声回答道:“还是说不出。”从此,怪病治好了。

  有一富翁得了怪病,自感脚无力,行走要人扶持或者必须手持重物才能缓缓移步。请许多名医治疗,均不见效,后才让人抬到程钟龄医寓求治。

  程钟龄了解病情后,特意在病人房里作了一番布置。他告诉病人,这是他的古董收藏室,而后一件一件地介绍,最后特别指着病人椅旁的大瓷瓶说:“这瓶是家传之宝,已是世间罕见,千金不易之品了。”

  程钟龄吩咐病人暂不服药,在室中静养,旁人未经他的允许一概不得入室。病人在室中闷坐了两天,无人陪伴,连程钟龄也难得见到一面,憋得心慌,决定出去走走,环顾室内除大瓷瓶外,别无倚仗之物,于是小心翼翼地抱瓶而走。岂知程钟龄在旁窥视已久,待病人抱瓶欲走时,突然闯入室内,猛喝道:“真是为富不仁,你竟敢偷我宝瓶!”病人一惊,手一松,“当”的一声,瓷瓶摔得粉碎。病人大惊失色,垂首呆立......

  程钟龄见病人不靠支持物已能站立,随即拉着病人的手说:“走,随我来!”那富翁竟跟在后面起步而行,走出室外......多年顽疾,霍然而愈。

  程钟龄这才告诉病人,瓷瓶等古董并非稀世之宝。这一切皆是解除他心理上的压力而设的计谋。

  “心病心治”胜良药

  一病人双目通红,眼泪直淌,神情十分忧虑,前求叶天士医生诊治。

  叶医生详诊细察,询问了起病经过后说:“依我看,你这眼病只需几贴药便能好了,只是,你两只脚心7天后长出恶疮,那倒是关乎性命的!”病人大惊,恳求治疮。于是叶天士告诉他:“唯有一法,你当按法而行,每天晨起睡前,用手搓足心三百六十次,一次不能少,如此坚持,方能度过难关。”

  病人很相信名医叶天士的话,便诚心诚意地去搓脚心,7天过去了,脚心不但没长出恶疮,而且眼病也不知不觉地好了,精神显得十分轻松。

  病人前去向医生道谢,叶天士笑着告诉他:“你的眼病是因为忧虑所致,我告诉你脚心要长恶疮并教你搓脚心的方法,不外乎是要让你分心,不要老记挂着忧虑的事;况且搓脚心本身也有降火宁神,补肾强身的作用,所以你心病自愈,眼病也就好了。”

  《续名医类案》记载了假萝卜治病的病例:宦官谭植,一向谨小慎微,不轻易说错一句话,性格内向。但有一次在家庭宴会上,却说话“走了小火”,在兴奋之余,随口说了“有大如人的萝卜”。客人们都讥笑他吹牛不打稿子。过后,谭植悔恨自己说错了话,终日忧忧郁郁,忧愁难解,羞愧不已,得了重病。这种病中医称之为“忧郁症”,药物治疗难以奏效。

  这位宦官的儿子聪明达理,分析了自己的父亲的性格与病因,于是想方设法做一个假萝卜象人一样高大,并且安排了同上次一样的家庭宴会,用车子载着这个大萝卜推至席前,客人们都惊讶万分,他的父亲十分高兴。竟以萝卜果真大得象人一样的“事实”,印证了他父亲所说的大话,就这样,他的病很快就好了。

  假萝卜治病的例子,是用行为的满足来治病的,医学称为“行为满足治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喜胜忧”的情志想象治疗。至于人一样大的萝卜当然是假的,用的是权且之计,以满足患者的行为需要,解除致病因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晋书.乐广传》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乐广将军宴请宾客,大厅中烛光交错,众宾客猜拳行令,饮酒举杯,热闹非凡。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发现酒杯中似乎有一条小蛇在游动,活灵活现。因碍于众客人情面,硬着头皮勉强饮下这杯“蛇酒”。从此以后,忧心忡忡,疑惧横生,总觉得蛇在腹中蠢蠢欲动,整天愁眉不展,恶心呕吐,以至卧床不起。

  乐广将军得知这位客人病了,反复思考,这病是怎么得的呢?终于回忆起墙上挂着一张弓,猜测客人所谓的吃了“蛇酒”,很可能是那张弓倒映于杯中之影。乐广既是良将,又是“良医”。一没给客人求医施药,二没给他求仙拜佛,而是重新把客人请到大厅,再设宴席。这次,对客人的座位,杯盏,一如以前那次宴席安排放置。当酒斟满杯时,挂在墙上的那张蛇形弯弓的影子,又再次落入客人的杯中,杯中游动的“小蛇”,与以前一模一样。客人重见此景,虽惊魂又起,而事已了然。积虑多日的疑团顿时解开,病也霍然而愈。

  这就是千古流传的“杯弓蛇影”的典故,也是中医心理治疗的生动事例,充分说明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的道理。(永 康 )

  

 
稿源: 三九健康网   编辑: 张蓟平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