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察院发出三项检察建议堵漏洞
医院的药房窗口竟成为自己工作人员盯上的一块肥肉。近期,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两个大型医院药房药品失窃案,涉案药品的总金额高达百万余元。作案者都是药房的工作人员,他们趁在药房窗口值班负责发药时,内外勾结,将药品窃取后贩卖。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药房工作人员成为家贼窃取药品的事在其他大医院也时有发生,是医院内部的管理漏洞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三家贼配合白拿药转手低价卖给药贩子
郑某、张某和关某都在不同医院的药房工作,三人还是中专同学。他们熟悉自己医院药房的工作环境和医院的各项防范措施,还知道药房窗口何时取药的患者多、何时患者少,于是专门选择患者较多的时机作案,这样不易被其他人和医院的监控系统察觉。每次作案,都是其中一人在自己医院药房值班发放药品,其余二人就装成病人,伸手就从发药窗口白拿药,得手后再将药品低价卖给药贩子。
狡猾的“家贼”盯上的多是零售价格较高且需求量较大的长效药品,如降血糖类、降血压类等。这类药品的单价一般为100元左右,因治疗周期长,需求量较大,极易销赃。同时,这类药品在各医院的药房中库存量大、日消耗量高,医院也难以做到专人管理、每日清点,这就使得犯罪行为不易被及时发觉。
药品销售量统计滞后盘点方法有待改善
东城区检察院反贪局的侦查人员告诉记者,失窃的大医院普遍存在的管理漏洞是犯罪分子能够得逞的重要原因。首先,药品销售量的统计滞后。医院对于药品的销售量主要是通过收费部门所收的药费进行统计,缺乏每种药品详细的销售记录,药房工作人员只能依据每日收进的药方底方进行销售数据的统计。目前各医院从药方进行的销售统计,也只能做到销售额的汇总,并不反映每种药品的具体销售数量。
其次,药品盘点的方法有待改善。目前多数医院的基层药房难以做到每月盘点库存。由于药房的特点,每日都有药品在不断向外销售,加之药房人力所限,多数医院采取动态盘点的方式清点药品数量,在没有准确的药品数量和边盘边出的情况下,很难在清点时发现药品的丢失。
第三,医院财务制度与药品的实物管理脱节。医院的财务部门一般只从会计的角度做报表,只反映了药品在药房的收支情况,缺少药品实物的购进量、售出量与库存量的数据,造成了药房库管与药品实销数据的脱节,不能真实反映药品的实际销售情况。
建立账目、完善核算、加强衔接检察官给医院支了防贼三高招
此外,外部原因对于此类案件发案率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在各大综合性医院的周围,药贩子经常流窜,收药小广告随处可见。此类案件中,被窃取的药品一般都低价销售给药贩子。而他们又通过非正常渠道提供给违规开办的药店、私人诊所等。
检察官也给医院提出了检察建议。首先,医院应建立药房药品账目,并制定药品上架的相关规定。其次,完善药房药品财务核算制度。财务部门应针对实物管理的特点,作出相应的调整,使财务统计数据能够反映出药品单价、药品销售量、药品进货量、药品库存量等多种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于财务报表的影响。由此能够让药房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堵塞漏洞。第三,加强与收费部门药品收费系统的衔接。药房工作人员在向病人发放药品时,可以通过内部联网的电脑获得信息,核对缴费情况,可多数基层药房当前还不能做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