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健康之家 > 健康资讯 正文
关键词:
 

遥控机器人手术刚一做完 失语病人开口道谢

http://www.enorth.com.cn  2003-09-11 11:22
 

 
 
 
 

  因为脑部自主出血,而导致失语、右腿右臂瘫痪的邹恩忠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抽出脑部淤血的手术。不同之处在于给老邹做手术的除了医生、护士外,还有一个机器人,控制机器人操作的指挥系统并没有在沈阳的手术室中,而是在海军总医院,与手术室相隔600多公里。

  当10毫升淤血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从老邹头部抽出时,还没有下手术台的老邹不仅激动得流下眼泪,而且还张口说话了,遥控手术合作成功。邹恩忠通过网络向北京的医生表示感谢,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接受远程操作的机器人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

  -机器人“上手”患者不必开颅

  昨天上午9点之前,医护人员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工作人员都陆续换好工作服进入手术室,工作人员再最后检查每件机器的运行和网络连接情况。据介绍,同样是头部抽血手术,如果是医生徒手做,没有机器人帮助定位的话,患者要全麻开颅,而此次有了机器人参与,病人只是局麻就可以了,不必开颅。

  9点24分病人上了手术台,将病人的位置,特别是头部固定好,以使手术期间病人的位置不变,让机器人操作时能准确定位。

  9点30分医生在病人头部找靶点,也就是机器人可能要“下手”的地方。为了便于操作,病人的头发已经剃光。为了让北京方面能够看清,在手术室内的医生特地在病人头部贴了4块白色标记。

  9点45分手术室准备就绪,开始通过网络与北京联系。此前,沈阳方面已将病人的脑部CT扫描图片传回北京,北京的专家已对图片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了一个最佳的手术方案,即机器人从病人头部的哪个位置“下手”,“下手”后又应该怎样“走”,“走”到哪个点是最佳位置。据前往沈阳坐镇的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李士月副主任和徐永革博士介绍,做头部抽血手术,科学找到“下手点”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个点要满足三个条件:到达病灶路径最短,远离影响说话、走路等的功能区,并且要远离大血管区。

  -调整“下手点”只为伤疤在发际内

  10点前期准备完毕,机器人和现场医生开始进入手术状态。手术室的技术人员将患者的头部影像以及各种数据等再次传至北京,北京方面通过电脑确定了机器人的手术路线,并将此指令传给机器人。

  10点07分机器人根据北京传回的指令寻找“下手点”,只见这个有着4个可旋转关节和一个直线运动关节的机械手臂在患者头部寻找了一番后,最后确定了一个点,停住。随后现场医生对机器人找到的点进行确认。

  10点12分北京方面传来指令,请机器人和现场医护到位,准备消毒、穿刺。随后,现场医生发现最终确定的点是在病人额头上,在发际外,这是因为北京方面通过电脑是无法看到病人发际在哪儿的。虽然术后只会有一个4毫米的伤口,但医生觉得会对病人容貌有一定影响,希望在发际内找一个同样科学的下手点,并将此情况传回北京。

  10点16分北京方面根据沈阳传回的情况对“下手点”进行重新校正,移到了发际内。现场医生告诉记者,这个点同第一个点一样是科学的,对病人的手术效果不会有任何改变。

  -病人没下手术台就说出话

  10点34分穿刺针根据北京方面的指令到达病人头部淤血的位置,这个位置同样是机器人根据医生的指令确定的一个最佳点。

  10点45分10毫升淤血从病人头部抽出,血量与当初医生测算的完全一致。而就是这10毫升在头部左侧出的血,压迫了控制病人右腿、右手和说话的神经。随着这一个多星期的压迫解除,病人当时就泪流满面,并对着与北京联系的话筒说“感谢北京医生”。同时在医生的引导下,右腿也缓缓离开了手术台。现场医生宣布手术成功。

  北京

  本报记者自北京报道 昨天上午10点49分,颅脑手术刚刚结束,现场就响起了一片掌声。这一景象马上通过互联网显示在北京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田增民教授的电脑屏幕上,田教授笑了。

  在北京的指挥现场,记者看到,两台计算机分别显示着手术现场和患者病灶部位的CT图片,田教授则一边通过鼠标与机器人“黎元”进行沟通,一边通过话筒与沈阳现场的医生交流,他每一个指令的时间间隔是按分和秒来计算的。

  -北京医生异地制定虚拟方案

  9点沈阳方面将患者邹先生的头部CT资料传输到北京。

  9点40分闻讯赶来的媒体记者将田增民教授团团围在了办公室门口。田教授说,这次手术成功必须基于四大步骤:第一,图像传输顺畅准确;第二是手术规划的完整性,在北京发出的指令和路径必须准确无误,机器人接收指令也必须准确无误;第三就是机器人的各项性能要良好,不能出现差错;第四就是在沈阳手术现场的医务人员的有效配合。

  10点北京的田教授和沈阳的机器人“黎元”同时进入工作状态,“黎元”开始代替田教授对贴在邹先生头部的四个标志点进行识别。因为田教授将根据“黎元”的识别数据制定患者虚拟手术空间,模拟手术轨迹。5分钟后,对方医生通过话筒说,识别完毕。

  -穿刺靶点误差不到1毫米

  10点06分田教授在电脑上查看患者头部病灶轮廓,确定穿刺靶点,并存盘,发送给“黎元”。1分钟后,“黎元”开始进行虚拟手术空间和患者头部现实状况的校正。在电脑屏幕上,“黎元”的手臂在上下移动。30秒后,校正准确,误差不到1毫米。

  10点10分田教授进行第一次模拟手术预览。计算机上,“黎元”的手臂和患者头部之间出现了许多条红红绿绿的线条。田教授解释,红线代表穿刺针,蓝线代表“黎元”的小臂,红线代表“黎元”的大臂。事先模拟手术过程,主要是为了避免患者术中受到伤害。

  10点12分田教授对着话筒说,机器人到位,进行消毒,准备穿刺。2分钟后,话筒里传出对方医生的声音,能否再次校准靶点。因为现场医生发现,目前穿刺位置有点靠下,怕术后影响患者面容。

  10点16分田教授进行最后一次调整、校正,将穿刺靶点向上移动,并将调整后的信号发送给“黎元”,然后进行第二次模拟手术预览,最后确定“黎元”手臂的运动轨迹。田教授说,在这次定向颅脑手术中,最关键的两个步骤———手术规划和穿刺路径选择已经完成了。

  -手术命令发出30秒后穿刺针到位

  10点34分田教授发出向靶点穿刺的命令。30秒后,穿刺针到达邹先生脑血肿的部位。现场医生通过穿刺针向邹先生头部注射局部麻药,然后开始顺着针体打孔,穿孔的粗细和圆珠笔芯差不多。

  10点43分开始抽吸患者脑部血肿,很快淤积在邹先生头部一个星期、将近10毫升的淤血被顺利抽了出来。田教授说,由于邹先生脑出血的位置很深,因此手术方案一直无法确定。如果没有机器人定向手术,那么邹先生就只能等待淤血被脑组织慢慢吸收,但淤血对脑神经的损伤很难治愈。

  10点47分田教授对着话筒说,拔针,机器人复位,手术结束。

  10点49分在计算机屏幕上,记者们看到,在田教授的要求下,还躺在手术台上的邹先生竟然轻轻抬起了原本瘫痪的右腿,一阵掌声也从话筒里传了出来。

  手术结束后,田教授高兴地说,这次异地远程遥控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手术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失语症状也有所缓解,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都十分满意。

 
稿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 樊蕙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