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健康之家 > 健康资讯 正文
关键词:
 

食用油问题连连?中国首部食品安全基本法将出台

http://www.enorth.com.cn  2005-01-20 09:38
 

 
 
 
 

  与以往历次查处假劣产品不同,卫生部通报后,金龙鱼、福临门和金象齐齐喊冤,他们表示,不知是否被抽查,不知在何时何地被抽查,也不知抽查的油样是真是假,检测结果是否准确。

  春节前后两月,正是植物油销售的黄金季节。国内几家植物油生产大厂商,却一同遭遇了“2004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从2004年12月27日至30日下午4时,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嘉里粮油)共接到2162个来自全国的消费者咨询电话。其中89.2%的人关心其所在地的金龙鱼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4.1%的人询问退货的具体流程,6.7%的人表示了对金龙鱼品牌的担忧。

  “所有来电都不是好消息.”嘉里粮油新闻发言人田元智叹息说。

  同样的气氛弥漫于上海和天津。分别持有“福临门”和“金象”植物油品牌的上海福临门食品有限公司和正大集团(天津)实业有限公司,都对骤然而至的退货狂潮表示惊讶。

  名牌也造假?

  2004年12月27日,卫生部通报了该年度对北京、天津、吉林等13个省(区、市)的植物油卫生监督抽检情况。通报说,经过对生产企业和市面销售的植物油进行抽检发现,有近一成的植物油不合格。抽检的574份样品中,522份合格(52份存在问题)。

  卫生部同时披露了不合格产品名单,并要求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责令生产单位予以公告收回。在这份“问题油名单”中,金龙鱼、福临门、金象等著名品牌的大豆色拉油赫然在列。这几个品牌皆因“酸价不符合国家标准”而上榜。

  金龙鱼和福临门,分别占据国内植物油市场的第一和第二份额,加在一起则超过五成。金象名气稍逊,却也在华北市场稳据一席之地。业内人士认为,抽检结果对整个植物油市场的冲击力不可低估。事实证明了这种判断。

  冲击首先在离消息源最近的北京显现。12月28日上午,走进家乐福北京国展中心店的顾客会发现,食用油专区的货架空了许多。

  一名超市工作人员称,虽然没有接到相关部门的书面通知,但因看到媒体报道,他们决定主动撤掉金龙鱼、福临门和金象相关批次的“问题油”。

  虽然卫生部通报的“问题油”,仅仅是这些品牌的个别批次,但不在批次之列的上述品牌的油品,同样乏人问津,不得不降价促销,进而撤架,退货。此后,媒体更多的报道加剧了这一趋势,网上还出现了不少情绪激愤的评论“名牌也造假,老百姓还能吃什么?”

  尚属安全食用范畴

  出人意料的是,与以往历次查处假劣产品不同,卫生部通报后,金龙鱼、福临门和金象齐齐喊冤,一度传出要与卫生部“对簿公堂”的消息。

  首先作出反应的是金龙鱼制造商嘉里粮油。该公司一边承诺回收相关批次全部产品,同时指出,公司复核企业内检和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结果发现,相关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与卫生部通报情况有出入”。

  据本刊了解,酸价升高是反映油脂品质下降,油脂陈旧的指标,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了其限量。2004年10月1日前,按照规定,大豆色拉油的酸价不能低于0.3;通报中,金龙鱼、福临门、金象三种品牌的大豆色拉油的酸价分别为0.5,0.45,0.5,显示超标,但2004年10月1日后,新规定将大豆油(包括大豆色拉油)的标准做了修改,一至四级油品的酸价限量分别为0.2,0.3,1.0,3.0,也就是说,3.0以内都属安全食用范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这三种油其实都属于可安全食用的范畴,只是在品质上没达到一、二级产品的要求。

  金象制造商正大集团,则对抽检的程序提出质疑。12月29日,正大集团主动向各大媒体传真了一份声明。在这份通篇充满问号和感叹号的声明中,正大集团表示卫生部“抽检程序不合法”,对检测结果,“感到莫名其妙”。

  按照《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第七条规定,“承办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任务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该指派两名以上卫生监督员采集样品,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通知样品的生产企业或进口代理商在规定的期限内,对样品的真实性进行确认,逾期不确认的,视为对样品真实性没有异议”。

  但正大集团在声明中表示,“公司对整个过程毫不知情,不知是否被抽查,不知在何时何地被抽查,也不知抽查的油样是真是假,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就发布通告,还有许多媒体打电话至公司询问核实此事,之后,我们向所在辖区卫生部门了解此事,对方也不知道此事。我们不禁要问,国家的质量监督、新闻发布程序是否存在问题?这种做法对企业是否负责?”

  其他两家企业也表示,对抽检的整个过程不知情。

 [1] [2] 下一页
 
稿源: 中新网   编辑: 张薇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