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健康之家  >  健康资讯
关键词:
 

我国专家将濒死体验应用于临床治疗 有积极意义

http://www.enorth.com.cn  2006-07-24 11:29
 

 
 
 
 

  中国精神病医学教授冯志颖研究濒死体验近20年来,如今已经系统地完成了非预期性死亡濒死体验的研究,目前他和同事正积极地将已经获得的“濒死体验”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治疗。

  现年65岁的冯志颖,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已有40年。他说,濒死体验是由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获得恢复,或处于潜在的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叙述的在死亡威胁下的深刻主观体验。

  1976年唐山大地震10年后,冯志颖和同事对大地震中的100位幸存者进行了濒死体验调查,收回有效调查数据81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8例。躯体损伤者除5例完全恢复外,76例成了终身截瘫患者。冯志颖说,由于唐山大地震的灾难特殊性,他们的研究目前是世界上同类濒死体验研究集中采集样本最多的一次。

  冯志颖表示,并不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才有濒死体验,持无神论观点就没有。尽管东西方在宗教和文化传统上有很大差异,但有濒死经历的人体验内容大部分都是相同的。

  在调查中,近半数的人产生意识从自身分离出去的感受,觉得自身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游离到空中。约三分之一的人有自身正在通过坑道或隧道样空间的奇特感受。约四分之一的调查者称,当时身体好像已经不属于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散落在空间里,接着好像沉在万丈深渊里,四周一片黑暗。

  冯志颖说,在81例研究对象中,有47例在濒死体验前后性格有改变。“社会心理、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性格倾向等对濒死体验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将濒死研究应用于医学临床治疗的意义,冯志颖表示,将濒死体验应用救灾,可以帮助遇到重大身体创伤者保存能量,减少消耗,更有利于获救。在社会医学和精神病学临床中,将濒死体验变成形象的文字并给予心理治疗,可以增进患者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和留恋。而在心理诊疗方面,利用濒死体验导致人格积极改变的机理,可为某些类似的影响人格改变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和设想。

 
稿源:新华网  编辑:张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