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揭秘二十四节气为啥这么神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河南商报 作者: 编辑:李娜 2016-12-02 14:05:57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你还会背吗?对耕种的人来说,“谷雨”“小满”“芒种”是丰收的希望;对吃货来说,“立秋”吃西瓜、“立冬”吃饺子;对文青来说,吟上一句“惊蛰”“白露”“霜降”,无疑逼格满满。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这也意味着,“节气”这一古老的事物又征服了国际友人。不过,咱靠它生活了两千多年,它的“身份”很多人还搞不清,亲爱的读者,现在要考考你了:节气是咱老祖宗发明的,为啥日期能和阳历“对”上呢?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产生的?

  对二十四节气,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对于它是怎么产生的、有多少含义,却未必清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者李汀介绍,春秋时期,人们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在一年中有一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有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其他时候昼夜长短交替,周而复始……于是,夏至和冬至首先被确立;战国后期进一步把一年作了八等分,于是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共八个节气;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最终确立,称谓也沿用至今。

  这些划分方法,至今让人叹为观止!李汀说:“尽管古人还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却能敏锐地提出‘日至北’和‘日至南’的概念。这与我们现代的科学认识,太阳夏至时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时直射南回归线,思路上已经大为接近。”

  二十四节气是阳历不是阴历

  二十四节气对应一年中的12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月首叫“节”,月中叫“气”。

  对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孟宪明介绍,“除了天文上的角度划分外,还包含了雨水、小暑、寒露、霜降、大雪等气象信息,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等物候信息,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古人的智慧。”

  常常有人问,二十四节气是阴历吗,为什么它的一些时间却又同阳历相一致?以今年为例,立冬从11月7日7时47分开始,为阳历时刻,小雪从11月22日5时22分开始,同样为阳历时刻。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张勃说,二十四节气是阳历,不是按阴历制定的。“大家提起阳历会把它跟公历画等号,但实际上它是指根据太阳变化制定的‘太阳历’,我们现在通用的公历也是阳历的一种,两者吻合度自然很高。”

  至于节气的时间点为何如此精确,张勃解释说:“这是按照太阳运行的变化和规律计算出来的。”

  过了两千多年现在依然准确

  两千多年过去了,二十四节气还适用于今天吗?

  李汀说:“二十四节气原产于黄河流域,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严格来说并不能完全套用。即使只在黄河流域,每年的气候变化同节气也未必完全吻合。”

  但李汀说,二十四节气取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气候或者物象作为名字或代号,不是指定具体日期。不过节气的划分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的,只要太阳系不出现什么奇怪的历史进程,它就不会有太大偏差。

  最近的例子为今年11月22日,当天为小雪节气,郑州也“准时”地下了今冬第一场雪。

  而且,结合二十四节气包含的天文学、气象学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在我国黄河流域,绝大多数时候还是相当准确的。你一定听过很多谚语,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这些至今仍然是农耕的重要“风向标”。

  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有多热闹

  由于清明祭祀、冬至吃饺子,被频频提及的节气还没有被淡忘,但现代人很难想象,古代时节气有多热闹。

  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举例说,“冬至在古时又被称为‘冬节’,是传统节日。当时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从汉代以后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放假五天至七天,热闹程度一点不亚于过年。”

  同样,被称为“夏节”的夏至,也是民间重要的节日,全国放假一到三天。此外,南方的古人还在这一天称体重以验肥瘦。高巍形象地说,“民间历来有‘苦夏’掉肉的说法,夏至当天的这个仪式上,古人正式记录体重,提醒自己和家人在秋天后是否要进补。”这个场景同现在是不是刚好相反?

  馄饨、豆粥、汤圆、糍粑、年糕、腊肉、饺子……围绕着节气的一串串小吃更是让人馋得流口水,二十四节气成了大江南北人们共同的纪念。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