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力不好应该怎么办?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编辑:李娜 2019-03-01 14:45:00

内容提要:2019年3月3日是全国第20次爱耳日。此次“爱耳日”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

  天津北方网讯:2019年3月3日是全国第20次爱耳日,此次“爱耳日”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人,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3万人。其中遗传性耳聋在出生听力缺陷中所占比例可达60%。

  据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程岩主任介绍,儿童期是听觉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听力障碍极大可能会导致儿童言语发展障碍并影响其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在早期,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观察孩子是否听力不好:

  1.听觉反应迟钝

  主要表现为孩子睡觉时异常安静,很少被大声吵醒,叫名字不回头次数较多以及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侧。

  2.言语发育迟缓

  孩子10个月仍不会发出“ba ba ba”,“ma ma ma”等声音,1岁半时仍不会说1到2个词,2-3岁左右只会说1到2个词,如“爸”,“妈”,发某些音不准,如“3”、“4”、“7”、”10”等。

  3.日常行为及交流

  孩子近期异常烦躁或孤独,不愿交流,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反问较多,常把电视开关音量放大,唱歌或做操时合不上节拍。

  孩子听力不好应该怎么办

  程岩主任说:一旦发现孩子听力不好,或老师反映孩子听力可能有问题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可及时带孩子到附近的儿童听力筛查中心进行听力初步筛查,或直接带孩子到指定的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详细听力检查,以排除听力问题。需要做的检查包括:客观听力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耳声发射(OAE)、中耳声导抗、主观听力测试(小儿行为测听)、行为观察测听(BOA)、视觉强化测听(VRA)、游戏测听(PA)等。

  如何干预治疗

  程岩主任介绍:外耳或中耳引起的传导性听力损伤,一般通过药物、手术等医学手段进行治疗,如果不能解决听力问题,则通过使用助听器等听觉辅助装置来提供听力。

  内耳或听神经或二者同时引起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助听器效果较好;或是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伤,助听器的补偿仍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时,需要植入人工耳蜗以改善听力。

  现在的助听器可提供非常良好的音质和聆听舒适度。即使患有重度听力损失,大多数儿童仍能从使用助听器中获益,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

  养成佩戴助听器的习惯需要一定时间。虽然初戴助听器可能让人看起来有些怪异,但验配和佩戴得当的助听器从来不会让人感到不舒适,也不会疼痛。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对不同声音的反应方式来帮助孩子。确保孩子正确使用助听器的方法就是做笔记,验配专家可根据家长提供的笔记内容调试助听器。

  助听器的可调范围很宽,选择也很多。助听器的两种基本类型是耳背式(BTE)和耳内式(ITE)。年幼儿童一般选配耳背式助听器。这种助听器体积小巧,有不同颜色的机壳选择。需配合定制的耳膜佩戴,适用于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年龄较大的儿童可选择耳内式助听器。这种助听器不用连接耳膜但需要定制,佩戴于耳内,适用于轻到中度的听力损失。儿童外耳道仍在发育中,建议8~10岁之后再开始选择耳内式助听器。

  为孩子单耳还是双耳验配助听器取决于听力曲线图。但是,如果双耳都有听力损失,双侧佩戴助听器有助于辨别声音来源方向和改善嘈杂环境中的聆听能力。

  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助听装置,是孩子从无声世界走向有声世界的第一步;但要让孩子开口说话,像正常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需要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和有计划的训练才能够达到。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是在听力获得改善的基础上,对听觉和言语能力的一种培养,从培养儿童的聆听意识开始,到听到声音、分辨声音、听懂声音,直至用言语进行交流。(津云健康 编辑李娜)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