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提醒 这种传染病在学校容易发生注意预防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作者: 编辑:李娜 2020-11-19 09:23:37

内容提要:秋冬季正值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高发期,诺如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常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聚集性疫情。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呢?

  编者按:秋冬季正值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高发期,诺如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常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聚集性疫情。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呢?

  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一般12-48小时出现症状,导致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畏寒等。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等。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病毒感染的常见食品。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为自限性疾病,病情轻微,通常持续2-3天,预后良好。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北京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学生、家长和学校要做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和学生要做到

  1、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不喝生水,饮用开水或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生吃瓜果要洗净擦干,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加热至熟透后再吃。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2、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饭前、便后、加工食物之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

  3、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

  诺如病毒的传播力较强,提醒孩子,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

  4、患病期间居家隔离

  病例需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仅粪便或肛拭子检测呈诺如病毒阳性,但没有表现出急性胃肠炎症状的隐性感染者,需居家隔离3天。

  患者应使用自己的餐饮用具及生活用品,尽量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注意不要制作食物,不要照顾老人和婴幼儿。

  5、做好消毒工作

  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酒精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效果不佳)。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6、患病后不要过于担心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目前无特效药物,无疫苗。一般病情轻微,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患者应充分休息,清淡饮食,如吐泻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治疗。

  学校或托幼机构要做到

  1、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

  学校/托幼机构应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定期对校区/园区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进行清洁及消毒。

  2、饮水及食品安全的管理

  做好饮水及食品安全的管理,教育学生/儿童不要共用水杯或餐具,分享食物时注意饮食卫生。

  3、配备充足的个人防护及消毒物资

  学校/托幼机构应配备充足的消毒物资及个人防护物资以备用,厕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及香皂,并在日常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知识教育及洗手方法培训。

  4、做好消毒工作

  校医/园医应对全体老师及保洁人员做好消毒液的配制,日常消毒方法、呕吐物及污染区域消毒方法的培训和考核等工作。

  5、及时隔离患病人员

  有学生/儿童呕吐时,授课老师应立即疏散其他学生/儿童,并向校医/园医汇报,配合校医/园医及保洁人员规范处理呕吐物,同时将发病学生/儿童单独隔离,通知家长带其就医或回家休息。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食品加工者、护工、幼儿园保育员等从事服务类工作的患者,发病或检测阳性后应立刻脱离工作岗位,便检连续2次阴性后方可恢复工作。

  6、及时报告疫情

  校医/园医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向地段保健科及中小学保健所电话报告疫情,并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开展进一步的数据报送、病例管理等工作。

  7、停办各种大型集体活动

  在发生疫情期间,学校/托幼机构应停止举办各种人群聚集性活动,避免疫情播散。如疫情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流行病学评估的基础上,托幼机构可根据医疗卫生部门的建议停班或停园3天,学校可在教委批准的基础上采取在家上课等措施。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