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成立大会暨2021年学术交流会成功召开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编辑:李娜 2021-04-06 15:19:41

  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将文献研究与临床紧密结合,搭建起多学科、多学缘融合、创新性较强的学术团队,为全面科学推动中医医史文献及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撑,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发起,经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批准,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成立大会暨2021年学术交流会于2021年3月28日在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四楼会议室成功召开。

  大会邀请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李庆和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刘更生教授,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处处长于春泉教授,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陈宝贵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郭义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罗根海教授、郭洪耀教授、郭洪图教授、王秀莲教授、王玉兴教授、马晓峰教授等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从屠呦呦研究员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到全国中医药大会成功召开,再到本次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医药正在国民健康保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

  中医药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古籍文献浩如烟海,这是中医药发展的宝贵财富。数千年来, 中医学术的传承除了“口耳相传”外, 最主要的方式是“中医临床——中医文献——中医临床”的反复, 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凡有造诣的古今医家,莫不是善于利用文献之能者。不对中医学加以完整而系统的继承,学术发展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中医学术主要体现在中医教学、临床、科研三个方面,而三者与中医文献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中医理论的发展、临床水平的提高,还是科研思路的建立,都必须有坚实的文献基础。

  作为医史文献分会的发起者,天津中医药大学有着雄厚的学术实力。该校中医学院拥有60余年办学历史,11个教研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该校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有良好的学术研究传统,我国著名医史文献学家、天津中医药大学郭霭春教授曾主持并完成的《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项目于1994年、199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医史文献研究的重要分支,该校《中医各家学说》学科以传承中医名家学术流派的研究特点为主旨,逐步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以《中医各家学说》为核心的课程群,完成了全国首家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此外,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近三万册古籍特藏资源,在论文、著作、科研课题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医史文献分会云集了天津市优质中医专家资源,涵盖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天津市二十余家医疗机构的专家175人,学会成立后,将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史文献学术活动,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研究和科学考察,服务我市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的传承发展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历史知识宣讲,让医务工作者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献知识,学习老一辈中医大家临床诊治疾病的宝贵经验,提升中医药文献平台的服务质量。开展科技创新,优化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利用数据库对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成立大会上,召开了第一届委员选举大会,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毅教授当选第一届主任委员。大会选举产生委员42 人,提名推荐青年委员 22人,会员112人。

  成立大会上,学会与民生银行天津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医药大健康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共同为百姓民生健康事业做贡献。民生银行天津分行行长鞠伟宇、副行长孙超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结束后,全国名中医陈宝贵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刘更生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韩娟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郝征副教授和天津中医药大学谢盈彧博士分别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学术交流会

大会合影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