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编辑:李娜 2021-11-26 15:27:02

  进入冬季,天气变化明显,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因为,当天气寒冷时,人体内的血管会收缩,引起血压不稳定,加重心脏运作负担,尤其是抵抗力较弱者更容易受到伤害。

  冬季温差大 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北京东城中医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武泽民表示,进入冬季,整个大自然的阳气都处于一个收敛状态,自然界阳气锐减,但是人对阳气的需求并没有减少,所以这个季节的人就会容易出现气虚,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液的运行主要靠气的推动,气虚推动血液运行缓慢,会出现血虚现象。这样会导致人的心脏负荷加重,脑部缺血。人们在此时感到的胸痛、憋气或头晕、麻木等,都是人体对天气变化的一系列“应急反应”,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提醒那些对环境温度变化耐受性较差的人或是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种反应很可能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出现缺氧、缺血的症状,以至诱发如冠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有就是中风,也是这个季节的高发病,若不注意甚至会导致死亡。

  在冬季,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与其生理特点有关。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症状,如遇寒冷空气袭击,便会全身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还与人的心理状况有很大关系。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很多人容易在冬季产生抑郁情绪。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及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所以冬季对待心脑血管疾病要采取谨慎的态度,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医生教您这样预防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保健医疗部/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王仲言提示,特别是老年人及脑血管疾病患者冬季应注意保暖,预防疾病发作。

  “冬季脑血管疾病高发。”王仲言医生介绍,一方面是因为气温波动。气温波动幅度大会直接加重内皮细胞的损害,或诱导机体凝血纤溶系统自我调控机制崩溃,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寒冷季节血液粘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加之冷空气刺激会使机体远端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出现缺氧、坏死等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因为血压波动。冷空气以及较大温差会导致交感神经出现兴奋,外周血管反复收缩、扩张,血压随之上下波动。高龄和动脉硬化程度较重人群的血管弹性下降,无法通过自身调节血压的波动,会引起血压快速升高或较大幅度的波动,极易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那么,在冬季该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呢?王仲言医生表示,注意保暖,避免严寒刺激,在外出活动时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要重视头部、面部、手部的保暖,宜戴帽子、围巾、口罩和手套。合理运动,冬季运动宜迟不宜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是冬季户外锻炼的黄金时间。补充水分,血液可能因气温变化而变得粘稠,平时应当注意多饮用温开水,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水量为1500~2000mL。

  日常生活要注意以下四点提示

  1.避免感冒。冬季感冒是家常便饭,一不小心就会诱发。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减少被传染的概率。

  2.测压要准。测量血压不能以一次两次的数据为准,随便减掉或者增加降压药物剂量。测血压时间与服药时间关系密切,一两次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血压状况。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

  3.注意保暖。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保暖对于有该类疾病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此外,按时服药、注意饮食、保持乐观情绪等也很重要。

  4.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出现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参考

  1.人民网《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病来袭 预防牢记这些法宝》

  2.人民网《冬季脑血管疾病高发 医生教您这样预防》

  3.人民网《秋冬季节如何保护心血管?专家告诉你这些要点》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