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大 怎样控糖最直观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编辑:李娜 2021-11-26 15:39:00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引发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1.4亿,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警惕糖尿病并发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林毅医生介绍,从表面看,糖尿病就是血糖高,尿液中有糖分排出。从本质上讲,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其特点是长期全身性能量代谢紊乱,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这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林毅医生表示,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的并发症,肾动脉狭窄及一些下肢动脉的闭塞等。此外,糖尿病足等也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呢?林毅医生谈到,以下人群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前期史人群;年龄四十岁及以上人群;超重与肥胖者;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人群;缺乏体力活动者;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胰岛素抵抗相关临床状态的人群。

  “糖尿病早期症状表现为乏力、排汗异常、饥饿感、伤口难愈合、皮肤瘙痒、反复尿路感染等。”林毅医生表示,随着血糖的进一步升高,患者会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林毅医生建议,预防糖尿病要做到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每日饮食的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膳食中糖类、脂类、蛋白质的比例。保持规律运动,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推荐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同时,糖尿病前期患者要定期检查血糖,积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若血糖升高需及时治疗。

  血糖控制差 还会导致失眠

  为什么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睡眠障碍关系密切呢?一方面,睡眠障碍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较差者,常常会出现睡眠障碍,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

  睡眠障碍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长期睡眠障碍的病人,可以造成人体氧量增加,能量代谢比睡眠状态旺盛,容易造成高血糖或低血糖的风险。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会增高,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会升高。

  各种慢性并发症会加重睡眠障碍 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时会出现四肢末梢间断性疼痛、皮肤麻木、瘙痒、对温度的感觉异常、夜尿增多等,这些症状会不断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加重睡眠障碍。

  急性并发症会影响睡眠质量 夜间低血糖、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不但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还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两个指标控糖最直观

  在所有控糖方式中,控制体重和腰围是最直观、最根本的措施,看住这两个指标基本上就够用。因为它包含了控制总能量摄入,尤其是控制碳水和脂肪,也包含了吃动平衡的概念。

  只要将BMI和腰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控糖是水到渠成的事。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超过24就是超重,超过28就是肥胖。腰围一般要控制在男性不超过85cm,女性不超过80cm。

  “无氧+有氧”运动结合 降糖效果最佳

  运动除了可以保持健康体重,还可以消耗血糖。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这话有一定道理。饭后剧烈运动肯定不行,但散步或快走能有效降低血糖峰值。

  通常大家会认为中等强度的持续有氧运动最利于控糖,但实际上肌肉力量训练也是有利的,它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因此可以两者结合,先做一些无氧抗阻训练,再做一些有氧训练。

  除了以上,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因素。比如少抽烟喝酒,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调节紧张压力状态,少吃多餐足量饮水等。总之,糖尿病虽然现在还无法根治,但只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完全可以做到长期共存。

  参考

  人民网《预防糖尿病 远离“甜蜜的负担”》

  北京青年报《控糖其实没有那么难 两个指标最直观》

  北京青年报《血糖控制差 当心睡不香》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