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我与天肿的故事 牛昀:我与天肿和乳腺病理的不解之缘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编辑:李娜 2021-12-23 11:00:16

  文 | 牛昀

  时光追溯到37年前。1984年,26岁的我离开大学校园走进了天津市肿瘤医院,在这里的时光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虽历经转折,但我初心不改,坚守于此。

  医院、科室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我同医院、科室一起成长发展。我可以自豪地说,青春无悔、岁月无怨!

  那一年,我作为天津市委组织部选拔的“第三梯队”后备干部来到天肿乳腺外科,能够亲手为乳腺癌患者解除病痛正是我的追求所在,我爱上了这个工作。两年后,我放弃了回市委组织部的晋升机会,留在了天肿。

  1988年初,我作为临床医生到刚从病理科独立出来的乳腺病理科轮转。期满时,我离开手术台,留在了乳腺病理科,守在了显微镜前。从台前到幕后,我开始了漫长而坚忍的微观探索。

  起初科室条件非常简陋,仅有时任科主任傅西林和我两名医生,以及两名技术员。傅主任秉承着“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借用核医学区五间小平房,一台几近报废的冰冻切片机和两台旧显微镜,带我们开启了创业之旅。我亲笔写下了第一个病理号880001。

  其后数年,科室人员一直稀缺。尽管面临着收入低、工作环境艰辛等种种困难,我却从未动摇过。因为病理诊断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关系到生命和家庭,这项工作必须有人干。显微镜下虽是微观世界,但病理医生忘却自我、无私奉献的胸怀却博大宽广。

  在老主任的带领下,乳腺病理科全体成员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正式建科、搬迁扩容、快速发展的不同时期,在医、教、研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我也从年轻的住院医师成长为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

  21世纪初,我受到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楚尔·豪森教授(200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邀请,到德国做分子病理学研究。此时乳腺病理科老主任的退休返聘即将结束,科室急需我回国工作,我再一次面临重大的人生抉择。图片

  最终我婉言谢绝了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继续留聘的邀请,带着一幅待展开的蓝图回国,继续我在天肿的事业。

  我在2002年发表的SCI论文有幸成为医院申请肿瘤重点学科和乳腺癌重点实验室的代表作,并为科室提出了“让世界认识我们、让我们走向世界”的高起点目标和具体规划。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乳腺病理科于2004年搬入新落成的乳腺中心大楼,科室面积从90平方米增加至500多平方米,从全手工操作到机械化、智能化病理设备操作,团队逐渐成长,队伍逐渐壮大,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

  如今,我们欣慰地看到,在后几任科室领导和全体乳腺病理同仁的不懈努力下,乳腺病理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专业科室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在医院和科室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个人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90年代,我获得局级“三八”红旗手、医德高尚标兵,医大跨世纪人才等称号;本世纪初,我晋升了主任医师、教授,被遴选为博导,获得首届全国“巾帼建功模范医师”称号;2020年,获评了首届“天津名医”称号。最令我自豪的是,2011年,我受世界卫生组织邀请,作为《WHO乳腺肿瘤分类4th》的共同作者、第一个中国大陆病理专家,进入权威性WHO肿瘤国际分类编委会,更具意义的是我的署名单位是中国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就这样,我与天肿、乳腺病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乳腺病理研究室有了特殊的情感。我深深地感谢天肿这片沃土,感谢医院及领导的栽培。同样,我不悔坚守,“天肿”、“乳腺病理”就是我生命中的关键词,我要为之做出新的贡献!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