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睡眠质量意识 你才能睡好觉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中国妇女报 作者: 编辑:李娜-健康频道 2024-03-28 13:41:06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人人共享”。来自欧美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6岁以下儿童中患有或曾经患有睡眠问题的发生率约为20%~30%,我国为30%~40%。睡眠问题与儿童日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3月21日是第24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人人共享”。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启动的2024世界睡眠日科普讲座暨全国义诊活动上采访了相关专家。此间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67个城市参与的112家医院举办了全国义诊活动。

  “睡眠剥夺”将使老年人、少儿认知功能显著受损

  健康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孩子的体格生长,有助脑发育、语言、认知及社会情绪(个体在长期社会交往中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发展。睡眠问题是儿科门诊中家长常见的就诊主诉之一。来自欧美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6岁以下儿童中患有或曾经患有睡眠问题的发生率约为20%~30%,我国为30%~40%。睡眠问题与儿童日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江帆教授、王广海研究员团队利用大型人群队列,揭示儿童早期睡眠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研究,对17182名3~4岁学龄前儿童从初入幼儿园即开展3年追踪,结果发现:在这一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如果得到缓解,可能会有利于其情绪行为问题的改善;而持续存在睡眠问题或者新发睡眠问题,与其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要高度重视低龄儿童的睡眠问题,家长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强调,睡眠和免疫是互相影响的,炎症反应引起免疫系统激活,可破坏正常的睡眠,而良好的睡眠能降低感染风险,改善感染预后和减轻疫苗接种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剥夺”会引起认知功能(注意力、记忆力)的显著受损。陆林表示,早期预防和干预儿童的睡眠紊乱是预防和干预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有效、可推广策略。

  对老年人而言,保持稳定的睡眠模式可能有助于降低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陆林表示,睡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命现象,与生物进化、物种繁衍和个体生存发展等密切相关。睡眠问题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如精神压力增大,容易导致精神疾病、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目前我国睡眠障碍发生率呈现日益升高、逐渐年轻化态势。

  睡眠问题与慢性病等密切相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睡眠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立强介绍,据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30~69岁的人群中,有近10亿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我国患病率是23.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患者在睡眠时上气道反复部分或完全塌陷。

  张立强指出,气道塌陷会引起间歇性缺氧、睡眠片段化、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胸腔内负压波动等一系列改变。这些改变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更与多种严重疾病独立相关。

  陆林表示,一项纳入404044人的研究提示,睡眠时间过短(小于等于6小时),可能会增大患高血压、房颤、肺栓塞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

  心血管调节与睡眠稳态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关专家表示,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清醒时相比,睡眠期间大多数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如心率、动脉血压、体温、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等。据报道,冠心病、卒中、心力衰竭(HF)和心律失常患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分别高达65%、75%、55%和50%。在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亚洲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研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约为45%~50%。

  据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高血压、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如心脏健康研究,SHHS)的证据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三种生物学机制解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疾病相关:(1)间歇性缺氧导致氧化应激、全身炎症和交感神经活性增加;(2)胸内压变化导致心脏和大动脉壁过度振荡剪切应力引起内皮损伤;(3)反复觉醒诱导反射交感神经激活,通过增加儿茶酚胺的产生引起急性重复性血压升高和持续性血压升高。

  好睡眠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

  良好的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它有助于身体和心理的恢复、记忆的巩固、情绪的稳定以及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陆林建议,对于睡眠问题的调节,当入睡困难时,有意识地运用那些最能使自己感觉舒适、温馨、宁静的美好情景而进行想象;用积极的语言来鼓励自己,换个角度来看待引起烦恼的事情;不要抱着“一定要快点睡着”或者“今天又睡不着”的疑虑,不得不睡的消极观念反倒妨碍身体进入睡眠模式。

  陆林建议,平时要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训练,实现规律作息。不要过多强求睡眠时间的长短。(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相关链接

  促进好睡眠的建议

  怎样判断您的睡眠是否合格?如何拥有好的睡眠?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医学心理科主任肖利军解读如下。

  睡眠质量是否达标。睡眠可分为长睡眠型(8小时左右)和短睡眠型(6小时左右),4~10小时的睡眠都属于正常范围,主要以第二天醒后能够保持体力,精力充沛为主要判断标准。

  与睡眠相关的需要就医的症状。如果出现睡眠打鼾并有以下症状,需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夜间反复憋醒,醒后口干舌燥;家人发现其频繁呼吸暂停,睡眠不宁,不能自主翻动,甚至大汗淋漓;出现白天困倦嗜睡甚至工作或开车时睡着了;睡眠浅,醒后头痛,血压升高,尤其是药物控制不好的高血压病人;经常夜间心绞痛或者心律失常发作;夜尿增多,甚至遗尿;阳痿,性欲减退;青少年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或肥胖等。

  治疗前,需明白是否伴有过度通气综合征和阻塞性呼吸暂停,需进行多导睡眠仪的检查。打鼾的病因多种多样,需要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促进好睡眠的建议。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包括周末,以帮助调整你的生物钟。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你的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度凉爽。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以及适合的床上用品。

  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尤其是在睡前几小时内,这些物质可能会干扰你的睡眠。

  限制电子设备的使用:睡前至少一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设备,因为它们发出的蓝光可能会抑制褪黑素的产生,影响睡眠。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入睡,但应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注意饮食:避免睡前吃得过饱,特别是避免辛辣或重口味的食物。

  白天晒太阳:白天接触自然光,特别是早上,可以帮助调节生物钟。

  限制午睡:如果晚上有入睡困难,尝试限制或避免白天的小睡。

  处理睡眠障碍:如果有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或其他问题,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

  记住,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和习惯都是不同的,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策略是关键。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