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春节期间,婚庆喜筵、家庭团圆、朋友聚会,均要欢庆一番,对于每人而言,生活、学习及工作节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胃肠道“节日病”的发生远远高于平日。尤其是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老”病人,更要万分注意,以免因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乐极生悲!那么,节日期间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注意劳宜结合,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春节期间由于亲友聚会或过度娱乐,致使许多人的身心发生了变化,忽视了作息时间及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疾病的活动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出现呕血或黑便等出血的症状,肝硬化的患者出现肝昏迷或急性肝衰竭等症状。因此对于老年人及各种病人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合理的休息及平稳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2.不要暴饮暴食,避免过量烟酒:春节期间朋友、亲友聚会的时候要注意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油性比较大的食品要适当的限制。节日期间有些人是从早吃到晚,有些人是从早喝到晚,大量的饮酒,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饮食,会导致胃肠系统发生病变如消化不良及消化性溃疡的活动。暴饮暴食导致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比平日要高。年轻人饮酒不要过量,过度的饮酒可以导致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严重者会导致恶心、呕吐、呕血等一些消化道的症状。平日有消化性溃疡及胆石症、胰腺炎、各种肝病患者更要注意合理的饮食。酒的摄入要适量,不要空腹饮酒。
3.关注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饮食:按往年的规律,春节期间急性胃肠炎的发病率比平时要高,其主要的原因是吃到了不洁的食物特别是海鲜类食品。节日期间饭菜由于剩得过多,饭菜不新鲜或从冰箱内取出直接食用,没有严格加热,导致食用者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烧等症状。
4.抛弃传统陋习,避免讳疾忌医:按往年的规律,在春节期间,许多老患者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不愿意节日期间服药,自行将长期服用的药物停下,致使疾病复发或加重病情。对于老患者而言,一定要遵医嘱按时吃药,不可随意停药。无论何种疾病,一旦出现严重的症状如呕血、黑便、剧烈腹痛、呕吐、腹泻、发烧、意识障碍等,均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不应讳疾忌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冬季期间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
冬天里早晚温差较大,而且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骤然变冷,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消化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抵抗力随之降低,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发病明显增多。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患者主要表现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最终确诊依赖于胃镜、消化道造影、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等辅助检查,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物等,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措施。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规律,细嚼慢咽及暴饮暴食。2.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戒酒。3.保持心态平和及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等。
消化性溃疡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正是溃疡病高发的季节。典型表现为:“长期性”,长期反复发作;“周期性”,反复周期性发作;“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疼痛部位一般是位于上腹部,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常会在空腹时引起疼痛,或夜间睡觉时被疼痛惊醒,有时在进食后,疼痛或许可以缓解下来,但胃溃疡往往是在饱餐后才会引发疼痛,除此之外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反酸、嗳气、烧灼感、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消化性溃疡患者一旦确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90%~100%,胃溃疡患者感染率为80%~90%。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消化性溃疡的年复发率降至5%以下,所以,如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进行根除治疗,这是“治本”的方法。其它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及胃粘膜保护剂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服药数天后症状就可得到明显缓解,此时虽然没有症状,但溃疡并未愈合,这时如果自行停药,很容易导致溃疡复发,必须坚持服药。患者平时要树立乐观情绪,消除焦虑。饮食要定时定量。忌食粗糙刺激性食物如酒、咖啡、酸辣、油煎、浓茶等。尽量避免使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如强的松、阿司匹林、利血平、咖啡因、肾上腺皮脂激素等药物。
消化道出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在冬季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也急剧增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等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的四大病因。患者临床最常表现为黑便或呕血,有些患者同时出现上述两种症状。此外,如果出血量较大,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也可能发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四肢发凉、呼吸困难。一旦有出血的表现患者应该立即就医,做相应的检查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原因。这种病常常需要住院治疗,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止血措施,根据不同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冬天“老胃病”应该加强防护,避免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疾病的发生或复发,学会识别消化道出血的方法,黑大便及呕吐咖啡色物都可能是消化道出血表现。
几个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女性54岁,间断腰腿痛5年,受凉后加重1周,自服止痛片3天后疼痛缓解,但出现上腹不适,反酸烧心,大便发黑,无恶心、呕吐,遂来医院就诊,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溃疡伴出血,收入院治疗。
病例2患者男性38岁,因发烧3天、腹痛1天就诊。3天前因发热、咽痛,服用退热药、抗生素2天后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行胃镜检查示急性胃黏膜病变,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症状缓解。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伴有发烧,许多病人自行服用退烧药,还有许多患有关节炎的病人在冬季受凉后关节疼痛加重而服用止痛药,这些药物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可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消化性溃疡,甚至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其机制主要为NSAID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通过增加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促进黏膜血流增加、细胞保护等作用在维持胃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故前列腺素分泌减少,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易造成胃黏膜损伤。故告诫大家不要轻易服用退烧药、止痛药,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还应在饭后或加用胃黏膜保护药后再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病例3患者女性47岁,因服用“糖葫芦”后3天出现腹痛、大便发黑而就诊,胃镜检查示胃石症、胃多发溃疡伴出血,收入院治疗。
红果、柿子、黑枣等食品成为百姓家中的调剂食品,在大量服用这些食品后,尤其是空腹服用后,极易在胃内形成结石。其机制主要为红果、柿子等食品中含有鞣质,其在胃酸的作用下,能与蛋白质结合成分子较大的但又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内。而鞣酸蛋白与食物粘合在一起,在胃内可迅速形成胃结石。胃石症可在服用大量红果、柿子后数小时至数周后出现症状。胃石随着胃的蠕动造成胃壁损伤,形成溃疡,严重者可造成出血,有些胃石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还虚外科手术取石,还有部分患者胃石排至肠道,造成肠梗阻,也需外科手术,造成身体及经济方面的损失。故在这里提醒广大市民尽量少服用红果、柿子、黑枣等食品,尤其不能空腹食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